誤區(qū)一:火力越大越好
分析:火力大小是一般消費者選擇燃氣灶的直觀指標。家用燃氣灶具設計的熱流量值越大,加熱能力越強,即平時所說的猛火,但猛火不一定代表著好。實際上,熱流量的大小應與烹飪方式及灶具相適應,如一味追求大的熱流量,會大大降低灶具熱效率,增加廢煙氣排放量。
做飯時,火也不是越大越好。燃氣灶是靠火焰通過對流傳熱給鍋底,但火焰與鍋底的接觸時間很短,大量的熱量未被利用就轉(zhuǎn)瞬即逝,有將近一半的燃氣被浪費掉了。
對策:根據(jù)自身生活習慣需要選擇灶具,通常中國人的餐飲習慣適合于使用火力比較猛的灶具,但不宜選擇單個爐頭設計熱負荷超出太多的產(chǎn)品。
火的大小應該根據(jù)鍋的大小來決定,火焰分布的面積與鍋底相平即為最佳,此時最能有效地傳熱。燒湯或是燉東西時可以先用大火燒開,然后關(guān)小火,只要保持鍋內(nèi)滾開而又溢出即可。
誤區(qū)二:不同類型燃氣灶可混用
分析:并非所有燃氣灶都可相互替換。我國的燃氣主要分為液化石油氣、人工煤氣、天然氣三種,各自有相適應的灶具類型,混淆使用的話不但發(fā)揮不了應有的作用,還可能產(chǎn)生氣體泄漏或爆炸等危險。
對策:了解自己所在地區(qū)的燃氣種類,再據(jù)此選擇適當?shù)娜細庠?。目前,廣東在逐步推廣天然氣作為燃氣,所以很多用戶的液化石油氣爐恐怕要更新?lián)Q代了。
誤區(qū)三:省氣與鍋具無關(guān)
分析:許多人認為節(jié)省燃氣與鍋具無關(guān),其實不然。鍋具作為做飯做菜的容器載體和導熱的工具,在提高燃氣利用效率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我國使用的燃氣的主要成份主要是碳氧化合物,缺氧的話燃氣就不能正常燃燒,成份中碳的成份就會析出游離碳,積集在鍋底就變成鍋黑。鍋黑不僅有礙炊具美觀,對煮食環(huán)境造成污染,還嚴重影響日后熱能的正常傳遞,白白浪費燃氣。
對策:保持鍋底干爽。做飯或是燒水之前,應該先把鍋、壺表面的水漬擦拭干凈然后放到火上去。這樣可以使熱能盡快地傳到鍋內(nèi),從而達到節(jié)約用氣的目的。
選擇良好的燃燒器,火焰呈淺藍色,火力旺盛,火苗高度大小均勻一致,火焰很小是不正常的狀態(tài)。或使用紅外線燃氣爐具,使燃氣預先與空氣充分混合再進行燃燒,就會使燃燒進行得劇烈而又充分,長期使用就不會熏黑鍋底。